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做了个研究,他,如果你长得比大众长相的平均值低,每小时就少赚9%的薪水;而那些颜值高的人,每小时会多赚5%。一来一回,就差了14%。如果把相差的14%放大到一生里来算,颜值低的人竟然少赚了23万美元。
大家知道,韩国几乎全民整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人找工作对颜值都有要求。面试的时候,不仅看你能力强不强,还看你长得好不好看,这是一个硬指标。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变美的需求正在越来越旺盛,进而催生了医美行业的迅猛发展。
近十年,我国的医美行业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涉及美妆、护肤、瘦身等领域的泛化“朝阳产业 ”,成为疫情后为数不多迅速复苏的行业。在原料端诞生了爱美客、华熙生物、华东医药、四环医药,在医疗机构端出了朗姿股份、奥园美谷等上市公司,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初现峥嵘。
当然,中国的医美行业较世界主要国家有较大差距,约为日本的1/3,美国的1/5,韩国的1/6;中国的每千人医美诊疗次数为14.8次,远低于美国、巴西、韩国等。伴随市场监管趋严市场有望出清,加速产业链龙头集中度提升,合规医美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投资机会众多。
10月13日,一场聚焦医美行业整体发展、产业链整合、产品选择及投资机会的研讨会在星源艾美举行,近30位医美、大健康产业链企业参与交流,探寻医美行业火爆背后的逻辑,了解医美行业的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同时,通过专家的分析介绍,理性消费医美产品与服务。
一

广东省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福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执行院长严红从数据模型与医疗管理角度对市场现状、消费者分析及规范需求及投资机会进行解读。医美市场的火爆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理念转变、服务型社会催生的消费动机及技术发展驱动的增长潜力。
从严红院长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医美,甚至是整形的接受度在成倍增长,女性是医美消费的绝对主力,但男性医美用户群体在持续增长,2021年,男性消费者同比增长超过65%,增幅是女性的6倍。
在消费年龄上,减龄与熟龄的增长同样迅速。女性认为自己需要开始“抗衰老”的年龄一直在提前。以前是25岁要开始抗衰老,现在已经转变为23岁甚至20岁就要开始抗衰老。31岁-35岁人群的占比连续三年上升。
严红院长认为医美行业遵循“医美归医”,通过药械端、人才端、机构端与消费者端的生态化建设,在提升医美行业的品牌化建设、精细化运营及数字化赋能等领域蕴籍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二
三牛犇(深圳)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大数据创新中心主任张文斌通过分析中国医美产业面临的三大挑战:医务人员合规率低(仅有三分之一合规),市场与服务合规率低,消费者对正规项目品牌认知缺失,提出从个人用户、医美机构、医美器械企业及监管机构四方共建生态,同时充分利用AI与VR技术位医院和医生铺路,在引流、培训、效果预览及数字化决策等层面优化体验,提升品牌度。张总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医美创新发展,最终导向医生个人IP与机构品牌力量的双向赋能,通过大族三维、美大夫、柠檬爱美等案例解析,阐述AI技术、智能算法如何改造行业,助力医美合规发展,品牌化升级路径。
张总建议,医美机构应主动拥抱大数据时代,以百度AI技术能力和智能算法为基础,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实现全链路数据可追踪、可溯源,打造一站式医美服务溯源验真解决方案。同时,充分联合正规品牌商共建服务闭环,从源头保证医疗美容产品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并通过官方机构认证、官方品牌商品信息展示、医生查询,以及权威专家科普解读,满足用户对产品深入了解的需求,提升用户决策效率。此外,通过大数据打通产品流程的全链条,保证各环节数据真实、透明。在营销领域,善于利用小红书、抖音、知乎、微博、微信与看看宇宙,通过内容创作、信息发送、价值观认同等完成价值变现,营销引流、品牌打造。
三

补水嫩肤、祛斑祛痘、抗皱提拉、改善红血丝、填充凹陷等面子工程正在成为新基建,伴随如火如荼的新基建,玻尿酸、肉毒素、热玛吉、水光针、超声刀、干细胞等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在变美这件事上,无论女人,甚至男人,都正在无一例外被裹挟进颜值经济的洪流中,在看脸的时代,变美不仅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大生意。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变美的基础,如何不选贵的,只选对的,需要专业指导。
星源艾美邀请干细胞领域专家周淑静教授和资深医美行业导师段姿彤从再生医学与常规医美项目选择,为大家答疑解惑。通过业内人的视角,我们看到和所有行业一样,为了匹配经济转型及新人群的消费习惯,倒逼着传统的医美机构进行改革,通过服务、产品和技术创新,满足年轻一代的变美需求。医美消费慢慢从奢侈的整形向健康美容的日常体验方向转变,高频化、本地化、平价化是未来可见的趋势。
|